用药先识药,认清四气五味与归经
发布时间:2025-01-01 11:00:49
阅读:155
字数:567

中药的品种众多,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症。例如紫苏可以治疗感冒,大黄可以治疗便秘,蒲公英可以治疗热疖、疔疮,黄芪可以治疗气虚…… 因此,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来配伍治疗。四气五味,说的是药物的性味,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。
中药四气:寒、热、温、凉
中药的 “气”,又叫中药的 “性”,是古代沿用至今的名词,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,指的是寒、热、温、凉这四种药性。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;寒和凉之间、热和温之间,是程度上的不同,但药性相同,温次于热,凉次于寒。
中药四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。例如,感受风寒、怕冷发热、流清涕、小便清长、舌苔白,是寒的症状,用紫苏、生姜煎汤饮用后可以使患者发汗,并能消除上述症状,这说明紫苏、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。如果得了疔疮、热疮,局部红肿疼痛,或者小便发黄、舌苔发黄,或有发热,这是热的症状,用金银花、菊花可以缓解或治愈,这说明金银花、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。
如果我们掌握了各种药物的药性,就可以根据 “疗热以寒药” 和 “疗寒以热药” 的治疗原则,针对病情适当应用。一般寒凉药,大多具有清热、泻火、解毒等作用,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;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、助阳、散寒等作用,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。此外,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,被称为平性。由于平性药的作用显著,一般不拿来归纳。